黑背景一滴血检测仪|认识血小板

2017-10-23 admin

黑背景一滴血检测仪

通过电视或电脑可直观的看到活血血样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结晶体、细菌等血象,是作为检测人体健康的辅助仪器最佳选择,上一期介绍了血液内的尿酸结晶,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下血小板。

血小板首先发现于1842年。在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再到1906年,确认血小板是从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血小板的体积比红细胞、白细胞都小,长1.5—4微米,宽0.5—2微米,健康成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10万—30万个血小板,三分之一的血小板平时储存在脾脏中。
黑背景一滴血检测仪|认识血小板

    血小板的结构:血小板结构复杂,简言之,由外向内为3层结构,即由外膜、单元膜及膜下微丝结构组成的外围为第1层;第2层为凝胶层,电镜下见到与周围平行的微丝及微管构造;第3层为微器官层,有线粒体、致密小体、残核等结构。

    血小板的生成: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液中的正常量。血小板寿命约7~14天,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主要特征及标记:血小板的表面富含糖蛋白和一些酶,是血小板表面特异性吸附的血浆成分,也是血小板粘附、聚集的反应部位。血小板流式检测的常用表面标记有CD41(gpⅡb/Ⅲa)、CD42a(gpⅨ)、CD42b(gpⅠb)和CD61(avb3,是玻连蛋白受体)。活化血小板表面会出现一些新的标记,主要有2个,PAC-1(活化的Ⅱb/Ⅲa)和CD62p(p-selection),目前它们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活化血小板。此外还有CD31(PECAM)和CD63(一种溶酶体抗原),也是有用的两个血小板活化标记。

当病毒攻击我们的身体时,会有炎症出现,从而触发体内的免疫反应。白细胞离开血液迁移进炎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在几小时内首先被招募的是中性粒细胞,随后招募而来的是作为备份的炎性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发生炎症部位的血管内皮处出现。它们粘附到它的壁上,然后迁移到血管外面,到达受损的组织中,抵抗感染。

   通常,巡逻的单核细胞并不与血小板接触。血小板在血液中是自由地游动。但是一旦炎症发生,血小板直接与巡逻的单核细胞相互作用,释放结合到血管内皮上的CCN1蛋白。而CCN1数量的增加是招募常驻单核细胞和它们的巡逻活动所必需的。

   在病毒攻击时,如果血液中没有血小板,CCN1水平将不会上升,就无法招募巡逻的单核细胞,无法招募中性粒细胞或炎性单核细胞。血小板是免疫防御招募级联途径中的首个组分。若没有血小板,就没有免疫反应。

深圳道恩医疗是专业的黑背景一滴血检测仪厂家,使用黑背景一滴血检测仪检测血液内杂质,方便快捷,专业性强;本公司并开设有免费专业的血细胞检测培训和微循环培训课程,有需求的用户可来我司参观学习。